更新时间:2025-10-22 04:02:44
这类影片直指的社会困境显而易见——养老,或老年人问题。《姥姥的外孙》显示出一种情境:两种继承伦理之争:伦理继承和责任制继承。实际上是继承权问题。古代中国没有这个继承问题,嫡长继承。五四以来逐渐有了这个问题,因为这样一种继承制度不被认为是合法的了,虽然有的地区还很顽固,但至少是名义上作废了。那么谁来继承,这就是个问题。
今天的中国,养老为什么成问题,因为又回到了嫡长子继承,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了,自然而然就是嫡长继承,不用分配,就没有遗产中的分配正义,没有遗产中的分配正义,就没有子女间的孝心竞争,没有子女之间的孝心竞争,就没有了对于老人的责无旁贷,没有对于老人的责无旁贷,就没有社会普遍的老有所养,没有社会的老有所养,我们就被迫要维持向上让渡的福利国家,那我们就客观上处在伦理与经济双重意义上的逆差状态。
养老和孝道的当代形式某种意义上很简单,这就是自由市场的逻辑,自由竞争才有分配正义、分配正义才有共同繁荣——我在这儿当然不是以罗斯巴德那样的立场说话。也不是要一屁股坐到市场主义者的位置上,贬斥家庭伦理。不过,你要问我这种分配性的家庭责任关系好不好?——好,二十一世纪了,某些新儒家的理想很饱满,但不现实。要想在这个年代恢复一种情感性的、意识形态性的、不添加任何现代经济逻辑纯粹伦理性的孝道,搞长幼有别、亲亲尊尊的伦理系统,非得恢复整套儒家宇宙论秩序不可。古典继承制,是有宇宙论基础的,见费尔默写的《父权论》,近代也有库朗热的《古代城邦》、长子主持祭祀、享有一切权力,由此才有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划分。这不是说倡导孝老爱亲就能恢复的,这是一整套宰制性的大他者,是宇宙论,cosmos,是你不孝就要毙了你的,那么你不孝就要毙了你,你反对你的丈夫,你反对你的领导,也要毙了你。让我们三叩九拜、三从四德、让妇女缠足让男人留辫子吗?
回到影片,片子高明的地方在于揭示东亚社会这种夹杂在两种继承伦理之间的困境。继承权给了舅舅,说明继承问题在某种条件下也并非“给予应得的”,而是依据一种伦理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理性,说得时髦一点,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放到具体层面说,就是不管照顾多寡,子女里面谁混得最差就让谁继承。这种状况并不少见,显而易见,这里有一种阶级视角,前一代的家产其实就是一笔基金,是一种子一代间再分配的公产。伦理分配在片子中是发挥主要作用的情节。
还有一点,最后还是把钱给了孙子,这是诗意正义,影片最后还是给了,这才真正是继承伦理的深刻性:我知道我照顾你是为了你的遗产,你也知道我知道我照顾你是为了你的遗产,但是你不因为这个骂我,我也不因为这个疏忽你。这是默会的(包括胡老师刚才讲得跟女儿提要求这个问题)你我可以这么做,但是绝不能说出来,说出来不是我们的处事习惯。那么是什么一种力量、一种积淀,让我们看破不说破、让我们默认这套规则,这是整个东亚文化需要深究的。
按劳分配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法权是吧,东亚、中国的问题在于我们夹在古今之间、一方面,我们不像某些近东国家那样极端,但是我们对于亲情伦理又做不到像现代西方那样决绝,夹在中间,不上不下,这就难受。但是西方也不是没问题,他们的现代观念也是从圣经中挖出来的。也是中近东血统的。
补遗:
1、提一嘴片名,绝对是有北方文化中心主义的霸权色彩的。
2、继承人电影最好的还是冈本喜八的那一部。
3、泰国电影的政治科学倾向,把不能职业化(工作化)的事情工作化,并从中指出现代性的荒谬之处。但是除了这部电影和《天才抢手》之外,我没法举出第三部电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光污染大片,独属于夜店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