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2 04:02:17
就像黑泽明导演的原版电影一样,这个翻拍版本质上讲的也不是关于绑架的故事。
而是一个关于听见和被听见的故事。
丹泽尔·华盛顿饰演一位唱片公司老板,大卫·金。他之所以能在这一行干得风生水起,当上跟他名字一样的King,是因为他拥有一双被人称为“音乐业内最好的耳朵”。
顾名思义,有了这样的一对耳朵,他能准确判断哪首歌会登上排行榜,哪个艺人能替公司赚大钱,什么样的旋律和节拍能抓住流行的脉搏……
他的耳朵,本质上是一台超级灵敏的听觉机器、商业机器。
可是这个电影从头到尾,却在告诉我们一件截然不同的事情,那就是:一直以来,金其实什么都听不见。
如果你觉得这不可思议,看看那个绑架犯,“小重刑犯”(歌手的谐音艺名)是怎么说的。
他说自己崇拜金,把金当作父亲一样的存在,从小就想方设法想引起他的注意。
从他短短的论述中,我们不难脑补,一个年轻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各种场合呼喊金的名字,在自己的作品里写下向他致敬的歌词,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地艾特他,在有他出席的场合举着标语等待他,在他的办公楼下、在他的用餐地徘徊,试图能堵到他。
但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金却从来没有“听见”过。
这就奇怪了,一个拥有最好的耳朵的人,怎么会听不见一个狂热的崇拜者持之以恒了十几年的呼声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不知从何时起,金的最强耳朵只为金钱服务。他能听见股价的波动,也能听见市场的脉搏,但是听不见人心。
随着绑架案的发生,故事的转折点来了。
绑匪本来要绑架的是金的亲生儿子特雷。如果特雷被绑架了,金会毫不犹豫地支付赎金,这是天经地义的父爱。但是司机保罗的儿子凯尔,由于阴差阳错戴上特雷的头带而被误绑走了。
这时候,金犹豫了。
这个犹豫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在商业逻辑里,凯尔只是他的一个员工的儿子,不是他的“资产”,不值得花1750万的赎金去“投资”。
金的第一反应,也是多数商人的共同反应:计算成本效益。
但是保罗和特雷都在恳求他支付赎金解救凯尔。合伙人提醒他,不支付赎金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形象。警察为了制定抓捕计划,也在不断询问他的决定。
这些都让金在很多年来第一次被迫“听见”了除了金钱以外的声音。保罗痛失爱子的绝望,特雷对友情的坚守和愧疚,以及他对儿子前程、公司品牌的考量,这种种声音混杂在一起,逼迫金做出了一个超越商业逻辑的决定。
他最终决定支付赎金,并亲自冒险登上地铁,向绑匪交付了巨款。
然而,神奇的事情也随之发生了。
消息公开,他竟然成为了民众眼中的英雄,他的歌曲在榜单上攀升,连原本已经对公司毫不指望、极力主张出售的股东都改变了主意。
这很讽刺,不是吗?当金停止只用商业逻辑思考,开始用人性思考的时候,他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商业成功。
然而,情节没有止步于此,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
从被解救的凯尔口中,金推断绑匪极有可能是一名草根饶舌歌手“小重刑犯”。警察对这个线索置之不理,于是金决定亲自去找这个年轻人对峙。他来到“小重刑犯”家里,跟他的妻子和婴儿面对面,以及来到录音室,听着“小重刑犯”用饶舌倾诉自己的心声时,他第一次真正听见了一个年轻艺术家内心的渴望。
原来,“小重刑犯”不是为了钱策划绑架案,要钱是他的一个手段和借口。他真正想要的是被金听见和接纳,被认可自己的音乐才华。一直以来,他都把金当成一位父亲般的存在,而策划绑架案就像是一个儿子对父亲最极端的求取关注的方式。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你越是得不到一个人的注意,你就会做出越极端的事情来吸引他的注意。
“小重刑犯”的犯罪行为,其实就是对金多年来对他充耳不闻的报复。
但更精彩的部分还在后面。
电影的结尾,金做了一个让合伙人和家人都意外的决定:他离开了执掌了二十五年的唱片公司,成立了一个更小的唱片厂牌。
从大公司转到小厂牌,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商业决策,实际上代表着他听觉模式的核心转变。
在大厂牌里,他的耳朵必须服务于市场、股东和销量。在这种听觉模式下,像“小重刑犯”这样的小众声音永远不可能被听见。
但在小厂牌里,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听。电影的开头,儿子向他推荐了一位叫苏拉的年轻女歌手,最后这位歌手站在了金的面前,向他唱出了没有被商业机器打磨过的原始嗓音。
听着这样的歌声,金露出了很久没有过的满意笑容。
金去探监“小重刑犯”的一场戏也很关键。
有点讽刺的是,“小重刑犯”锒铛入狱后竟然名气暴涨,创作的音乐全球播放量高达10亿次。按照商业逻辑,这样的艺人妥妥是一棵摇钱树。他也得意地打着如意算盘,以为贪财的金这次一定会签下他。
谁知金一口回绝了他。
为什么?因为此刻的金已经明白了是什么是真正的好耳朵——不是听得出什么样的音乐能赚钱,而是听得出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真诚的。
“小重刑犯”的音乐是很火,可他创作音乐的动机是扭曲的。他追求的不是音乐本身的表达,而是想通过音乐来得到权威的认可,获得金钱和名声。这种动机下产生的音乐,再火爆也跟噪音没有两样。
而相比之下,苏拉虽然还很青涩,但她唱的是自己的故事,是内心真诚的表达。这是如今的金认为值得听见和传播的声音。
整个电影就是一个关于听觉进化的寓言。
“小重刑犯”为了复仇而策划绑架案,却误打误撞变成了金的解救案,让金听见了一直以来被屏蔽的声音。虽然他的方式是错误的,但是客观来看,又是他拯救了金,让他挣脱了商业机器的束缚。
这个电影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原本想要被听见的人,帮助了一个需要真正去听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最痛苦的阮曼玉